|
区域联动促提升,云端教研共成长——滨州青岛空中课堂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研讨会简讯 | ||
发布时间:2020-05-28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次
|
||
春风吹动了勃勃春意,吹醒了昂扬斗志,亦吹来了线上“研”途好风光。停课不停学,居家不停研,根据山东省教科院安排部署,5月21日,青岛、滨州两市教科院联合组织“滨州青岛跨区域人工智能暨编程教学研讨会”。 两地师生通过分享链接的方式加入腾讯课堂。 “疫情当前,每日健康提报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怎样简化这个重复操作呢?” 邹平市第二实验小学周莹莹老师结合疫情现状,通过体温检测工作,导入了《简化重复命令scratch vs Python》一课,深入浅出的讲授了重复命令,并利用简化重复命令绘制图形。通过“分析图形,流程图整理思路”、“对比正方形”“计算角度”等部分进行编程。针对代码理解难的问题,教师及时展示交流,鼓励学生,适度拓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代码编程做铺垫。 AI帮助抗“疫”,能够帮助复学做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赵振兰老师,利用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python实验室带领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人工智能助学活动的情景打造。 在《AI抗“疫”助复学——Python的程序结构选择应用》一课中,赵老师设计利用了“联系实际,了解复学后注意事项”、“链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敏感度”“按照编程的基本步骤进行编程,解决问题”三个步骤,引导学生用讨论区回复、答题卡、连麦等多种方法参与到学习当中。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平台设计课堂反馈,解决实时监控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手机不能python编程等问题,实现了自动批改,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保证教学效果。 课后,两地市的教师们针对研讨课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教师们对空中课堂的授课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效率高、效果好、省时间、受众广成为空中课堂的极大优势,在这里不仅能够打破常规课堂的局限,也打开了教师们交流分享、互促共进的大门。 阳信县实验小学曹新跃老师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周莹莹老师课堂上利用QQ群和截图的方式让孩子即时把自己的编程分享展示,这种学习方法,为我们网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值得借鉴!赵振兰老师从身边的抗疫工作导入,借助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习平台,让没有电脑的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在线学习编程。并且可以通过平台上的练习资源当堂检测,为全省的人工智能教学了很好的平台和思路! 青岛市市南区教研员姜蓓老师两位老师导入自然,选例典型有效,有利于消解学生对代码编程的排斥情绪,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编程的魅力。 滨州市信息技术教研员朱琳同志介绍了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工作思路,强调人工智能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2.0版本,希望两地老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把人工智能教育做好。 青岛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陆德旭同志指出周老师用课堂直播群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赵老师借助“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平台”进行练习反馈。两种方法都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高效的解决了前期网络教研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课堂管理。指出两位老师方法得当,源于生活应用示例,部分的消除了编程抽象性,增加了几份亲切感,有助于学生产生兴趣,正如赵振兰老师总结时说的:编程不仅要让学生觉得有用,更要让学生觉得有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教学就已经成功了。最后,陆老师再次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暨编程教学需要循序渐进,除了了解人工智能的通识,核心内容是学习编程的基础,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法学习是准备环节,编程实践过程才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阶段。计算思维的培养没有专业性和职业性倾向,也不是仅仅有益于那些从事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而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使之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空中课堂让我们跨越时空,滨州和青岛的区域联通更加让老师们共享资源,互相学习,互通有无。这种跨区域联动的主题教研方式虽然是基于疫情防控居家学习特殊情况下的创新做法,但在疫情结束之后,同样可以作为深化多区域合作的有效教研方式。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
||
上一篇:人工智能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班举办 | 下一篇:省人工智能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山师大信工学院联合调研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工作推进情况 | |
|
||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